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鞋子通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东本“宣传片”盗用他人故事?视频下架制作方道歉,是否侵权? “我拍了拍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并点了个赞”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东本“宣传片”盗用他人故事?视频下架制作方道歉,是否侵权? “我拍了拍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并点了个赞”

发布时间:2024-10-02 12:09:12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东本“宣传片”盗用他人故事?视频下架制作方道歉,是否侵权? “我拍了拍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并点了个赞” 

东本“宣传片”盗用他人故事?视频下架制作方道歉,是否侵权?

最近汽车圈风波不断。

奥迪广告宣传涉嫌“文案抄袭”引发舆论热议。无独有偶,本田广告又被指照搬“别人的故事”。

“全村人都不认识她,她说自己在村里生活了五年。作为品牌方,你们选择这样的广告方式不合适吧?”5月22日,远家品牌主理人宁远在网络爆料,东风本田转载了汽湃发布的一则UR-V车型的推广视频,该视频涉嫌侵权、未经允许在自己经营的线下空间“明月远家”拍摄商业广告,甚至将她的故事篡改为视频女主“自己的故事”。

据公开资料,“远家”品牌自2015年入驻成都市浦江县明月村,并设有一家名为“明月远家”,含餐饮、住宿、展厅等功能的集合空间,商业拍摄是需要提前沟通报备的。

宁远方面表示,希望相关方能够撤下视频,并要求品牌方东风本田和视频拍摄制作方“汽湃”在公开场合道歉。

5月23日,该视频制作方汽湃方面已在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拍摄前后并未告知拍摄目的,且所拍摄内容(UR-V汽车车主短片)与宁远女士经历雷同,对其与团队构成了情感伤害和不利影响。

目前,东风本田公众号上已经删除了《我和明月村的故事:是UR-V的陪伴,让热爱不负期待》,汽湃也在多个平台将相关内容撤下。东风本田相关人士表示,文章属于转载,并非原创,汽湃删除了相关内容,所以在公众号里已经找不到相关信息。

但宁远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仍有视频在网络中传播,视频制作方已公开向她致歉,品牌方仍无任何反应。

东风本田UR-V产品宣传被指盗用他人经历,视频制作方已致歉

事情源于一则有争议的视频。

4月13日,东风本田公众号自汽湃公众号转载了一则名为《我和明月村的故事:是UR-V的陪伴,让热爱不负期待》的视频,视频中的“主理人”称自己在明月村中生活了五年,之后决定创办一家草木染工作室,在讲述故事的同时,该视频对东风本田中型SUV UR-V植入了宣传。

宁远微博截图。

宁远在微博中表示,视频取景全部在明月村,但村民并不认识这位“所谓”在此生活5年的女主理人,其中80%的视频内容都在自己经营的远家YUANJIA品牌线下空间取景拍摄,而该空间未经许可不得拍摄商业广告。

宁远认为,自己用了7年时间打造了远家,而视频中的“主理人”以游客的身份来住了一天,就将周围的一切化为自己的故事,且相关内容有些甚至出自宁远自己的写的书。她认为自己的人生被“盗取”了。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出现在《我和明月村的故事:是UR-V的陪伴,让热爱不负期待》视频中的女主,疑似曾在以汽湃出镜女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汽湃其他视频中。

业内人士向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很少有媒体会花时间、精力为了拍一辆像UR-V这样的非热门车型而跑到村镇里进行创作,该内容有可能是东风本田和汽湃进行的商业合作项目,但目前并无证据。乘联会数据显示,定位为中型SUV的UR-V在2022年一季度销量为9711辆,月均销量约为3237辆。

但对于该视频,东风本田和汽湃双方是否属于合作关系,尚未从双方获得求证。宁远方面则表示,希望相关方能够撤下视频,并要求品牌方东风本田和视频拍摄制作方“汽湃”在公开场合道歉。

宁远在微博上提到,明月村远家占地面积达13.5亩,室内空间接近4000平米,是一个综合空间,商业拍摄是需要提前沟通报备的。宁远表示,据远家手工教师回忆,视频应该是3月初拍摄的,他曾提醒对方相关内容不可商用,对方则回答只拍照片记录下。

汽湃公开道歉信。图源|汽湃微博账号

目前,汽湃方面已在微博发布道歉信,表示拍摄前后并未告知拍摄目的,且所拍摄内容(UR-V汽车车主短片)与宁远女士经历雷同,对其与团队构成了情感伤害和不利影响。

贝壳财经记者分别联系了东风本田与汽湃方面,但均未获回应。

有相关人士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东风本田仍在对相关事件进行了解,而此视频为汽湃拍摄,不是官方广告宣传片。

宁远则告诉贝壳财经记者,目前汽湃方面已向她致歉,并在全网下架视频,但本田方面并未做出反应。

视频以“李鬼”替代“李逵”是否违法? 律师称制作者混淆视听方式巧妙

东风本田转载、汽湃拍摄的《我和明月村的故事:是UR-V的陪伴,让热爱不负期待》视频,是否违法?贝壳财经记者也分别采访了云律通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闫兵、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夏海龙律师。

闫兵告诉贝壳财经记者,这则视频的制作者混淆视听的方式很巧妙,目前无法直接在法律层面认定内容侵权。但是“远家”的实际经营者付出了多年的财力、物力及心血打造出的商业IP显然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涉事视频的制作者以“李鬼”替代“李逵”的做法具有明显的故意,同时这则视频也明显具有商业推广的属性,由此涉嫌“不正当竞争”。

目前东风本田并未直接回应这则视频是否是由其发起或授权,也没有看到东本及汽湃双方存在商业合作关系的证据,故暂时无法明确责任主体。但从视频的宣传内容而言,对于东本UR-V具有明显的广告植入倾向,而东本也是这则视频传播后的直接受益方。希望东本能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正面回应、妥善处理。如果隐瞒真相虚假陈述事实,则于法而论将更显故意,于情而言也将迎来商誉贬损。

闫兵认为,从道德方面看,冒用他人经历和故事自我营销,无论从法律还是道义层面均应做出消极评价。东风本田作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进行宣传、文章转载时,理应更加审慎、严格。

夏海龙则提到,如果汽湃是通过隐瞒、欺骗等不当方式擅自使用宁女士、远家的场所,则属于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关赔偿责任。夏海龙建议,如果涉事视频文案确系抄袭宁女士的文章内容,则宁女士可以追究侵权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宁女士可以根据其取证情况,选择或同时对东风本田公司和汽湃提起诉讼。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白昊天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

发布于:北京


“我拍了拍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并点了个赞”

为充分展现中央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担当作为,生动讲述新时代中央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对党忠诚、不负使命的鲜活故事,今年6月,第七届中央企业优秀故事创作展示暨AIGC创意传播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本届活动共收到广大中央企业申报的图文及视频作品2600余件,经初步筛选展出作品1700余件。一个个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央企业在牢记职责使命、胸怀“国之大者”,加快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新时代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目前,

参选的优秀央企故事正在活动官网集中展示,

欢迎大家一起为中央企业优秀故事点赞!

即可在官网搜索作品名称或单位名称,

进入作品底部进行点赞。

部分精彩内容

先一睹为快!

时代故事

01

火种

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一阵刺目的白光闪过,年幼的罗广源在母亲怀里惊醒。

那是1937年的广州,侵华日军对平民发动了大轰炸。在长达14个月的狂轰滥炸中,无数家园沦为废土,数千平民化作冤魂。罗广源一家虽然逃回了梅州老家,但被侵略者飞机追着打的耻辱,让刚刚6岁的他刻骨铭心——

中国人必须要有自己的飞机!

时光轮转。风华正茂的少年罗广源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航空工程系。1952年9月顺利毕业,他被分配到刚刚成立的中国航发南方。从繁华的上海到泥泞的山沟,罗广源却有种游鱼入海的畅快:“我要从事航空发动机技术工作了!既能发挥专业知识,又能实现报国梦想,有劲!”

当时,简陋的工厂墙泥未干,更缺少工业设备,电镀工序都只能在搪瓷痰盂里进行。但大家依然充满信心和干劲,誓要在国家规定的节点之前创造奇迹。

虽然有苏联专家的帮助,技术资料缺口依然很大,200多个零件无法正常加工。谁去寻找技术资料?年轻的罗广源主动站了出来。由于技术掌握全面,又懂一些俄语,他和同事赶赴北京,很快就挑出8大箱技术资料运回株洲。有了这批资料,试制工作回到了正轨。1954年8月,“南方”的干部职工兑现了“提前”的承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试制成功,毛主席发来了亲笔签署的嘉勉信!罗广源胸中的火苗烧得更加旺盛,那是他最激情饱满、年轻气盛的时代,为了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不再受制于人,一群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在这里奋勇开拓,星星点点的火苗连成一片,新中国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就从这片火光中应运而生。

充满自豪的同时,冷静的罗广源并不满足:“这次我们有苏联专家扶着走,中国航空发动机什么时候才能靠自己的力量站稳、走好?”勤奋的他几乎一年一台阶,工作第四年就挤进了全厂选拔的8人名单,当上了一名工程师。那时候脱颖而出太难了,大家都卯足了劲,生怕松一口气就成了落后分子。无论是职称的提高还是工资的增加,他都不甚在意。晚上加班时,工作餐里的一碗猪肝汤、两个肉包子,在他眼里就是“党的关怀”。

在罗广源心里,发展航空发动机事业的紧迫感,就像追在背后的鞭子,让他一心只想把工作干好。

黑暗中摸索的日子一晃而过,转折点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初。

厂里决定学习国际先进航空发动机企业的制造技术和管理方式,作为公司技术“领头羊”,罗广源全程参与了谈判和技改工作。面对海量的资料和参数,他们必须尽快作出判断,抓住合作窗口期。仅仅38天,罗广源的团队就将研制工作中需要新增的64台设备挑选出来,构建了“南方”跨代建设的蓝图。

兵马未动,昂贵的设备已经让企业背负了巨大的资金缺口。罗广源和团队成员们喊出“当了裤子也要干”的口号,提出要“贷款经营”。那个年代,计划经济的意识深入人心,一听说要贷款买专利、购设备,从领导到员工,纷纷直呼受不了,犹豫、担忧的情绪绑住了大家的思想,迟迟迈不开下一步。罗广源深知,必须闯过思想观念的关卡,才能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反复分析、论证,“南方人”火热的事业心终于战胜了僵化的观念,敢想敢干的“南方人”果断决策,自行贷款经营,启动涡轴发动机国产化研制任务。

从春节到国庆节,经过艰苦的谈判和国家计委的批复,涡轴发动机研制正式拉开序幕,一路过关斩将,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罗广源从未忘记自己的理想,在技术引进之初,就开始着手布局原材料、毛坯国产化。国家没有经费支持,企业也没有钱,但在“振兴民族航空工业”的共同目标面前,参研单位纷纷响应,启动了多项重点材料的预研工作。于是,涡轴发动机正式立项仅2年后,就干出了第一台国产化达到90%以上的产品,他们再次创造了奇迹!这型发动机解决了国产直升机的动力问题,中国航发南方从此奠定了“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基地”的地位。

时间一晃就到了罗广源正式退休的1997年。回望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我们厂先后诞生了多个新中国的‘第一’,航空发动机六个族群,‘南方’全部干过!没有一个厂像我们积累了那么多的经验,培养了那么多人才。这些宝贵的历史经验,要让后辈们都继承下来!”

他自称“航空动力战线上不退伍的老兵”,一直没有远离心爱的航空发动机事业,依旧勤奋地学习航空发动机技术知识,经常担任专家参与公司科研、技术、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想方设法为航空发动机事业多做一些贡献。他最爱给青年员工讲述“南方”的创业史,仿佛自带《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背景音乐,条理分明、反应敏锐、幽默诙谐,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沉甸甸的历史鲜活了起来。

一阵白光闪过,93岁高龄的罗广源从漫长的时光回溯中抽离,看着病床边四世同堂的家人,静静等待“那一刻”的到来。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看到了他最想看到的场景,强盛的新中国不再受人欺辱,献身70余年的航空发动机事业后继有人,倾注心血的企业蓬勃发展,由他亲手点燃的精神火种在无数人胸中燃烧。

老人不由得喜上眉梢,幸福满溢。

夜幕中一颗星星陨落了,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冉冉升起。

(罗广源(1931—2024),中共党员,1952年9月参加工作,曾任中国航发南方公司副总工程师,主管航空发动机工艺及新机研制。1991年获航空部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航空工业部劳动模范。1997年12月光荣退休。)

02

铁道兵的家国情

中国铁道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1946年,广西柳州。来自重庆的王文波和来自贵州的刘季勉在这里相遇了。

王文波是毕业于复旦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高才生,曾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和铁路局工作。刘季勉出生在贵州黄平一个商人家庭,因逃婚离开老家,就读于贵阳高级医士学校,毕业后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管辖的难民医院工作。

和所有战乱年代的爱情故事一样,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王文波与刘季勉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家庭。随后,3个儿子和1个女儿先后来到了他们家,小家庭渐渐成了一大家。3个儿子分别叫民宇、民信、民苏,唯一的女儿叫民立。

新中国成立后,王文波作为技术干部随铁道兵入朝作战,回国后又参加了黎湛、鹰厦和清绿等铁路建设,并成为铁道兵第十师的总工程师、副参谋长。

大哥民宇继承了爸爸的高智商,学习成绩一直特别好,他从小就立志上清华,后来通过努力获得了无比珍贵的保送机会。二哥民信自小贪玩,高中时突然发力,学习成绩也很快赶上了哥哥,他的目标是北大。就在兄弟俩踌躇满志相约“北京再见”时,那场大运动开始了,民宇的清华梦戛然而止,他只能投笔从戎,来到父亲所在的部队成为一名普通战士。大哥当兵后不久,上北大彻底没希望的民信也前往广西来宾良塘大队,成了一名知青。

和民信同天离开家的,还有妹妹民立和弟弟民苏,他们也成了知青,被分到了广西鹿寨县的龙江公社。

爸爸在部队,妈妈在家里,4个儿女就像鸽子一样离开了自己的巢穴,一家人从此开始天各一方。

1969年6月25日,那是一个悲伤的日子,民立说她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一天。

清晨五点,刚到山上准备开始砍柴的她,被同伴们叫到了公社。她在这里见到了弟弟民苏,姐弟俩被公社干部送到火车站,登上了一列开往来宾的火车。这时他们还不知道,来宾那边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他们的二哥民信,在生产队劳动时因公殉职了!

消息传到四川西昌时,王文波正在铁十师机关开会,临时来队探亲的母亲刘季勉则在西昌街上。她刚刚买好了民信需要的收音机和《毛泽东选集》,正走在去邮政所的路上。部队的通信员赶过来,告诉了她电报的内容——刘季勉手里拿着的书和收音机,一下子全都掉落在地上,她眼前一黑,也昏倒在了大街上。

得到消息的民宇立即从连队赶到西昌,这个时候需要另外一个儿子出现在母亲身旁,才能安慰悲痛中的母亲。

可是,谁又能想到,这会是民宇最后一次陪伴自己的父母呢?

民信踏实肯干,事事都要抢在人前,是公社号召大家学习的知青模范。在参加完民信的葬礼后,民立和民苏也经部队批准穿上了绿军装,分别进入铁道兵和工程兵的行列。

多好啊!现在除了妈妈,一家人都是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了!她特别跑去照相馆,拍了一张帅气的军装照寄给母亲。她想,也许对女儿的骄傲,会慢慢冲淡妈妈对儿子的思念。

但是很快,另一个噩耗接踵而至——正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大哥民宇也牺牲了!身为军人的王民立,接到的第一个“特殊任务”,就是立即赶往西昌,去陪伴自己的母亲……

1970年11月30日,这个日子也是民立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不久以前,大哥民宇刚刚给她来信,告诉她铁道兵部队已出色完成了成昆铁路建设任务,4月份的时候来到了位于陕西安康的新工地,他们要建设的是另一条重要铁路线——襄渝铁路。

民立听大哥说过,在他新兵训练快要结束的时候,曾给父亲写过一封信,希望能把自己分到汽车连队,但父亲没有同意。他又给母亲写信,母亲也没有替他当“说客”。民宇只好服从组织分配进入施工连队,成为铁十师47团3连的一名普通战士,他打过风枪、当过架子工,后来因为有文化被推荐担任连队统计员。

民宇死于一场可怕的爆破事故。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工地上经常会有人牺牲,民宇经常会在信里给小妹讲述身边战友的故事,这些平凡的铁道兵战士,用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在大巴山深处托举起一座座桥梁,打通一座座隧道……那些英雄的故事曾激励着民立,一定要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可谁能想到,自己的大哥,民宇,这么快也就成为了那些烈士中的一员。

短短16个月之内,两个儿子先后牺牲。这样的打击又有几个人能够承受?铁十师的首长感到十分为难,他们不知道该怎样把这一不幸消息通知给总工程师王文波。

尽管战友们一直都在严密封锁着消息,但王文波还是从一位同事口中猜到了端倪。

在确认大儿子牺牲的消息属实后,王文波立即乘飞机赶往安康。前来接机的连队干部这才知道,原来民宇的父亲,就是铁十师的总工程师!为了减轻连队干部的心理压力,王文波除了一再强调“部队出了施工事故,我是主管工程的领导,我要承担主要责任”外,没再多说一句话。那一晚,小山沟里的铁十师47团招待所只住了王文波一个人。深夜里,空旷寂静的山谷里,一直回荡着王文波痛彻肺腑的哭声。30多年后,已经90多岁的王文波才对女儿民立说起:“你大哥牺牲那晚,我在你去过的那个沙沟,放声号啕大哭,那是我这一生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恸哭。”

王文波一直都没想好,怎样将噩耗告诉给远方的妻子。直到两个多月后,他才给刘季勉写了一封信,说自己可能要去非洲修建坦赞铁路,希望能到部队来探一次亲。到部队后,刘季勉得知了民宇牺牲的消息,她没有哭泣,王文波的战友们却发现,才过了不到两天时间,这位母亲的头发竟全都变白了……

1971年,小儿子民苏也从工程兵调到了铁道兵,成为父亲所在的铁十师的一员。作为师里的总工程师,王文波结束了成昆铁路移交工作后也来到了襄渝线。父子俩见面后第一件事,就是一起乘坐吉普车,从头到尾走了一遍铁十师管段的工地,他们一边走一边回忆往事,谁都没有说一句悲伤的言语。

襄渝铁路建成通车后,儿子民苏、女儿民立和父亲王文波又先后登上青藏高原,成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的建设者。在所有建设者中,王文波年龄最大,而民苏一干就是9年!

王文波68岁那年,办理了离休手续,与分别30年的妻子重新团圆。老两口选择在成都安享晚年,他们为了新中国的铁路建设,舍弃了夫妻团聚,舍弃了天伦之乐,也牺牲了两个儿子,现在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了,从王文波去朝鲜战场那时候起,这对夫妻最大的奢望就是团圆……

相濡以沫的好时光,与那漫长的分别日子比起来,显得太短太短,却又弥足珍贵。1990年,刘季勉走了,她的骨灰被要求洒到了长江里。17年后,王文波也走了,他的遗嘱也是将骨灰撒进长江。作为一名志在四方的铁道兵战士,他选择用这样一种浪漫的方式,去和守望了自己一辈子的爱人永远在一起……

民苏从部队转业后,成为了成都铁路局一名工程师。2006年7月1日那天,他还作为青藏铁路首列火车的通信技术保障专家,坐上了成都开往拉萨的首趟列车……

退休后的民立,用十几年的时间干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她将自己当知青和在铁道兵医院、学校的工作经历,将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弟弟的故事,还有民宇在信里讲给她的那些故事都记了下来,写成了近百万字的纪实网络小说《女兵故事》,在网上收获了很多粉丝。民立说,我不愿意当网红,只想把这些当年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两代铁道兵,一腔家国情。在共和国70多年光辉历程里,还有许多这样的感人故事,也还有许多像王文波刘季勉一样的奉献者,像王民宇王民信一样的牺牲者,以及王民立王民苏一样的守护者,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应该被记住,都值得被记住……

03

大运会的高质服务练成记

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追求卓越、领创美好,这是保利始终坚持的愿景,也是所有项目团队秉承的信念,“卓越”与“美好”相辅相成,共同勾画了一线员工拼搏、奋斗的身影。

8月8日,立秋之夜,绝美焰火在成都上空绽放,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圆满闭幕。这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是一场青春与汗水的交织,也是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更是一种文化与友谊的交心。

国际大体联盛赞此次赛事组织工作:“成都大运会非常精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实现了梦想,将是未来大运会的模板和示范。”作为本届大运会运动员村住宿服务运营商,保利发展控股旗下保利商旅圆满完成住宿服务保障任务,用“有温度的品质”服务向各国选手交出高分答卷。

用心打造高品质盛会

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是孕育未来体坛王者的摇篮,素有“小奥运会”之称。作为我国疫情后承办的首个国际综合性赛事,成都大运会也是我国西部地区首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其成功离不开众多倾力奉献的幕后英雄。

曾参与武汉军运会、西安全运会、海南省运会等国内外大型赛事服务,均有着优异表现的保利商旅,成功入选大运会服务保障团队。凭借强大的国际级赛事综合服务运营能力,保利商旅再一次向“零投诉、零失误”目标冲刺。项目负责人邓文渊介绍中标过程时表示:“我们不仅有丰富的赛事服务经验,还有央企保利这个响当当的品牌,我们的服务和口碑是一流的,这是我们能中标这个项目的原因。”

本次大运村划分为四大区,保利商旅主要负责居住区与后勤区,全程为约2万人提供住宿服务,主阵地包括代表团公寓10栋,分为ABC3个居住区,共计6522间客房,加上工作人员宿舍,房间数量接近一万间。

围绕住房分配、居民服务中心运营和客房服务三大工作模块,保利商旅为各国代表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高品质、高标准的专业住宿服务,全方位营造宾至如归的入住体验,向世界展现中国人民的热情、温暖、好客和慷慨。

用奋斗的汗水凝成突破之刃

“办赛、营城、兴业、惠民”,中国秉持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理念,将可持续发展贯彻赛事始终。与以往赛事不同,成都大运村并非全新建造,而是依托成都大学校园改建而成,占地面积超8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66万平方米。

回归大学生运动会初衷的同时,“校转村”客观上增加了改造、维保、清洁等施工难度。代表团公寓均由学生宿舍四人间拆装为两人间或单间,加上 A、B、C三个住宿区距离较远,近万房间布局分散,整体工程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功能区如何改造?布局如何调整?风格如何统一?配套如何完善……一系列问题相应出现。由于学校宿舍与运动员村的设计理念、施工要求有异,且要考虑“村转校”的后续利用,在国内没有同类样本参考的情况下,保利商旅极为审慎,历史只能由自己开创。

更富有挑战的是,留给保利商旅的筹备时间只有3个半月,仅为一般大型国际赛事筹备时间的一半。越是紧急时刻,越要从容笃定,以专业水准避免忙中出错,损失不起的是时间,懈怠不得的是责任,放松不下的是质量,细节背后是信誉。

为此,保利商旅党委以骨干员工为核心,由青年大学生员工担当主力,成立了一支202人的党团员突击队,带头攻坚克难、鏖战一线。

对强者来说,困难只是成功的垫脚石,问题则为有待斩获的军功章。保利商旅上下齐心,使用资源丰富的集采、运营、综合服务等一系列智慧云平台,通过科学高效的系统管理,全面加快项目进度。自5月19日进场,仅15天便完成6522套验房工作,排查报修各类工程问题85993条,为后续整体推进、逐项清零摸清了家底。

仰而思之,夜以继日;俯首力行,通宵达旦。为了加快筹备进度,保利商旅科学制定各项计划,激发团队强大的执行力,全体员工踊跃向前,以小我、忘我成就大我。实战演练前一天,由于系统问题,代表团房间的房卡仍在加紧调试。为了保障演练零失误,突击队员孙宝哲带领团队连续奋战40小时,每栋楼挨个房间逐一测试房卡,终于在最后一刻完成任务。紧张的工作结束后,部分员工吃着早饭就睡着了。

针对成都大运会的住宿服务保障需求,保利商旅开展全员培训,搭建住宿服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确保服务管理流程无缺漏,细心运营每个环节,精心服务每位客人,倾心把成都大运村打造成“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家。

用有温度的服务拥抱青春

作为成都大运会的窗口单位,大运村服务团队不仅体现运营商的水平和声誉,更代表城市乃至国家的精神风貌。这种主人翁意识,早已成为保利商旅一线员工的共识。

老兵是团队最宝贵的财富,是快速形成战斗力的核心。团队中有集团内部兄弟单位火线支援的老将,有其他项目调转的骨干,有直招和外聘的新手,还有近200名在校大学生,年轻人占比达到68%。靠着老兵悉心“传帮带”,年轻人迅速发挥出热情高涨、可塑性强、善于学习等优势,在各个位置成长起来。

作为大学生员工的代表,王余胤每天处理成千上万条住房数据,加班加点地收集、核对、报送,细心促成“零差错”。在忙碌的本职工作之外,王余胤还担任了基层廉政监督员,排查安全隐患,抽查物资台账,宣传廉洁文化,身体力行将党风廉政建设延伸到项目第一线,用优良作风为大运会保驾护航。

舞台是乘风破浪、行稳致远的“大阶梯”。融入保利商旅团队的年轻人,处处展现出强大战斗力。他们为乌干达运动员解决换房难题,帮助各国代表队搬运行李、铺设床上物品,及时处理各类大小问题,还能照顾身体不适的客人和队友,真正视身边人为亲人,用温暖传递亲情。

汇集关爱细流,终成友谊江海。有一位阿尔及利亚运动员,赛前发现参赛证件被锁在箱子里无法取出,情绪紧张、思绪混乱。当他面对客房服务员罗亚男和蔡青松,他不停地指箱子上的小锁,着急得说不出话来。罗亚男简单安抚情绪后,用流利的英语沟通交流,果断处置将锁夹断,解了客人燃眉之急。运动员感动之余,握手拥抱以示感谢。类似一组组双向奔赴、温情互动的画面,构成了彼此难忘的回忆。

自7月22日大运村开村以来,经过21天的朝夕相处,临别时,各国代表团与保利员工依依惜别,情深难舍。在本次赛事的住宿服务中,保利商旅获得各国运动员和随行官员的一致赞誉,共收获表扬及感谢信846封,包括多位代表团团长的亲笔赠言,实现“零差错和零投诉”。在大运会执委会人力资源中心第二批集体、个人表彰文件里,住宿服务组是大运村34个业务组中唯一获得表彰的集体单位。

鹏飞九万高风远,水击三千绝世姿。立足新起点,保利发展控股将一如既往履行央企责任,一马当先践行国家战略,一往无前引领行业发展,以专业服务保障国际、国家级重要会议和赛事,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保利力量。

04

一条大黄鱼的“进阶之路”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在福建宁德的三都澳,碧波荡漾,渔排错落有致,这里是全国首个5G智慧海洋示范区,也是中国大黄鱼养殖的核心区。在这里,每一条大黄鱼都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进阶之路”,而这一切的变革,都离不开科技的赋能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曾几何时,三都澳的渔民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只能依靠传统的导航方式,忍受着信息闭塞的痛苦。海上通讯不畅,如同被世界遗忘的孤岛,方向判断困难、天气预警滞后、紧急求助无门……这些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束缚着渔民们的梦想与希望。

早期养殖大黄鱼的渔民们更是艰辛。因为渔排的条件较为艰苦,为了防止大黄鱼被偷,他们经常要在夜里一两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巡逻防盗,还要时刻警惕不小心失足掉进海里的危险。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生死未卜的冒险,家庭的牵挂与担忧如影随形。

然而,随着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渔民们的生活开始发生改变。2G、3G时代的到来,让手机通讯逐渐进入渔民的生活,虽然那时的网络信号时断时续,但至少能在关键时刻与家人取得联系,减少了失联的风险。基础网络信号的覆盖也为养殖和交易带来了便捷。但这仅仅是通讯技术改善的第一步,对于提升养殖效率、保障海上安全而言,仍显力不从心。

进入4G时代,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以下简称:福建移动)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加速推进海域网络覆盖工程。他们将一根根天线架设在海岛的每一个角落,构建起覆盖广阔海域的通信网络。随着4G网络的普及,渔民们不仅实现了更稳定的通话,还能通过视频通话与家人分享海上的风景,让爱与关怀跨越了大海的阻隔。

然而,科技的进步永无止境。在福建移动的不懈努力下,三都澳海域迎来了5G时代的到来。超过300个5G站点的建成,实现了50公里海域的全覆盖,打造全国首个REDCAP海域之城,做大连接规模,保持5G覆盖领跑。网络速率和稳定性得到了质的飞跃。这片蔚蓝的海域,被一张无形的智慧之网紧紧相连,为大黄鱼养殖的智能化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G网络的普及,更让渔民们的管理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利用手机APP远程监控渔排情况,查看水质参数、鱼群动态,甚至进行简单的远程操控。这不仅大大减少了夜间巡逻的风险,还提高了养殖管理的精准度和效率。渔民们不再需要频繁出海,就能掌握渔排的第一手信息,为科学养殖提供了有力支撑。

如今,在三都澳的渔排上,我们可以看到智慧养殖的生动实践。借助5G AI智慧监控系统,渔民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随时随地查看渔排上的每一个角落。高清摄像头捕捉到的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让管理变得更加直观和高效。

AI技术的引入更是让大黄鱼的养殖变得更加科学。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系统能够自动分析大黄鱼的尺寸、饥饿度和生病状态,为渔民提供精准的投喂建议和健康管理方案。这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提高了鱼群的成活率和品质。渔民们不再需要凭借经验和感觉来喂养和管理大黄鱼,而是依靠科学的数据和智能的分析来做出决策。

而5G水下机器人的应用更是将养殖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了水下世界。它们能够深入海底进行水质监测、鱼群状态监控以及死鱼和杂物的清理工作。这些智能设备的应用极大地减轻了渔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养殖环境的清洁度和安全性。渔民们可以坐在渔排上,通过屏幕就能实时观察到水下世界的一切情况,仿佛拥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

在科技的赋能下,三都澳的大黄鱼养殖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渔民们的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再需要为了生计而冒险出海,而是可以在渔排上安心地管理自己的养殖事业。大黄鱼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远销海内外,成为了宁德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宁德市大黄鱼年产量达到了21.26万吨,占全国80%以上。大黄鱼全产业链产值超百亿元人民币,带动了诸多相关行业发展及30万人就业,促进了闽东及沿海地区增收致富。

“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5G引领……”福建移动突破自我的脚步永不停歇。他们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服务升级,为渔民们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和智能化养殖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努力下,三都澳海域的通信网络和智慧养殖水平都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多年来,福建移动牢记央企担当,以数智化的新质生产力助力闽东因地制宜发展大黄鱼产业。在福建移动的助力下,三都澳的大黄鱼养殖产业正不断迈向新的高度。渔民们的笑容更加灿烂,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这条大黄鱼的“进阶之路”,不仅是一条科技赋能之路,更是一条富民强国之路。在未来的日子里,福建移动将继续携手渔民们共同书写更多关于科技兴海、富民强国的动人故事。

发展故事

05

中国冰箭,在暴风雨中昂首起飞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5月3日13时30分,记者乘坐的大巴车从海南省文昌市的驻地酒店准时出发,目的地: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原本40分钟的车程,当天开了一个半小时还没到。发射场周边的道路上挤满了车,民众对于探月工程发射任务的关注可见一斑。

发射场内,在多云天气的烘托下,高大巍峨、包裹着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火箭越发亮眼。这次,它因执行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受到更多人关注。

因“肚子”里装了大量深低温燃料,长征五号火箭也被称为“冰箭”。彼时,火箭的液氢液氧推进剂正在进行最后的补加,水雾环绕着火箭,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一飞冲天积攒底气。

远处,阴云开始在天空中肆意涂抹,先是聚集在一侧,然后悄悄往塔架方向缓步移动。摄影师们在祈祷,千万不要影响到发射塔架的区域。

突然,记者的身后,狂风袭来,塑料凳子被吹跑了好几米远,人也跟着趔趄,好像下一秒站不稳就要被大风卷走。

距离预定的发射时间17时27分只有10分钟了,阴云和雨水向长征五号发射塔架压来,地面的建筑和绿树被一点点“吞噬”,变得模糊不清。紧盯镜头的摄影师,心越提越高。

17时18分,长征五号火箭连同身后的塔架,被阴雨笼罩。随着雨水的加强,火箭和塔架变成了水墨画的一部分。如果不是塔架上的照明灯打开,肉眼已经快找不见火箭在哪里了。

距离发射的最后5分钟里,人群中好奇、担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火箭还能否如期发射?会不会推迟?瞄准了一下午的目标在镜头中完全消失了!这如何是好?

“连续两天、每天50分钟的窗口内,一共设计了10条奔月轨道,不用担心,况且‘胖五’本身就有防雨、抗强风的设计,完全可以应对突然降雨情况。”一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火箭试验队的一名同志给大家打气。

发射窗口时间到了,虽然眼前一片模糊,大家还是严阵以待。

一个光点闪耀出黄色的强光,火箭点火了!光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把身后的塔架也照亮了。

摄影师们抓住时机,长按快门。

伴随着大地震颤的声音,火箭直冲云霄,光点越飞越远。

一名长期报道航天发射的摄影记者说,拍了这么多年发射,这种火箭在风雨中起飞的情景很少遇到,在眼前一片模糊的情况下进行拍摄的情况更是少之又少。

轰鸣声渐渐远去。大家一边低头查看自己的拍摄成果,一边唏嘘感叹,等待着最终的发射结果。人群中,手机里的新闻直播在继续,大家凑在屏幕前,关注火箭的后续飞行进程。

约18时44分,听闻指挥大厅内掌声雷动,在场的人心里有底了!几乎同时,发射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通过直播报道传遍世界各地!

“这次真不容易,下这么大雨,听说还有雷电。”一名参试人员走出工作间时对身边同事说。

“长五,威武!”火箭试验队员已经聚集到一起,兴奋地与“大红屏”和写有探月精神表述的电子背景板合影。响亮的口号声,就是他们最自信的表达。

此时此刻的室外,雨过天晴,晚霞明丽,像是对自信自强、坚毅果敢的航天人的赞美。

06

一块水表里的“中国芯”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这也太贴心了。”近期,家住江西鹰潭的刘女士发现,自己还没察觉家里用水量突然激增的情况下,供水公司已经上门为其检查水表状态,并精准找到了用水异常原因。

“先于老百姓发现问题,找到原因,快速解决,让百姓无感知。”这一套提前预警,精准服务的背后,是中国电信以芯注智,为近百万台水表插上智能之翼,赋能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动写照。

小水表背后的大难题

水表虽然看似不起眼,但作用不容小觑。家里每个月的用水情况、水费数据,都是它努力工作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它还能智能守护关爱独居老人,若老人家中12小时内的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就会自动告警并联动社区居委会,第一时间上门探视老人,守护老人居家健康。

这种具备通信功能且能精准读数,关爱老人的水表,也叫智能水表,目前已在全国各地规模使用。其中,中国电信的智能水表用户规模近1亿,是全球规模最大的NB-IoT智能水表运营商。

然而,要同时管理几百万甚至千万台分布在各地的物联网智能水表,对水表生产企业来说,却非易事。尤其是,一旦水表发生故障,出现数据无法上报或上报失败等问题,不仅需要企业动用大量人力排查原因,效率低下,故障难寻,还会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用水体验。

全球最大的NB-IoT水表生产商之一,总部位于江西鹰潭的三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川智慧)就面临这样的难题。作为国内首家以水表制造为主业的上市公司,每年,该公司有数百万块智能水表投入量产,为千家万户提供智能用水服务。近年来,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如何精准管理遍布全国各地的表具,就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中的一大挑战。

装上“中国芯”,水表有了“千里眼”

有没有办法,既能精准定位故障、缩短故障处理时间,又能解放人力、降本增效?中国电信提供了AI智能“神器”——云芯AI模组,以芯注智,为水表插上智能之翼,使其不仅会“说话”更有“千里眼”,成为企业贴心大管家。

中国电信云芯AI模组由天翼物联自主研发,提供智能故障诊断、智能错峰、一站入云、国密安全等能力,具备小型化、低功耗、高灵敏度以及极简化应用等特点,助力行业客户精准定位故障,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维效率。

为精准解决水表运维难题,天翼物联、鹰潭电信派出技术团队为三川智慧“把脉问诊”,量体裁衣,从优化平台与模组交互机制,提供基于全网大数据的AI智能错峰建议等多个方面,帮助三川智能水表研发团队持续优化水表数据功耗,提高水表数据上报成功率。

同时,基于中国电信云网融合等资源优势,技术团队还为三川智慧提供水表位置数据、网络信号数据、基站运行情况、SIM卡业务数据等各类数据支持服务,助力水表故障一键智能诊断与提前预警,将水表故障售后响应时间由48小时缩短至1小时,有效缓解了售后运维的工作压力,提升了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今年以来,在规模使用中国电信云芯AI模组后,三川智慧在水表智能化管理上开启了全新的变革篇章。“中国电信云芯AI模组,为我们售后运维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让我们从被动服务变为主动服务,甚至提前服务。”2024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三川智慧技术中心负责人左富强说,云芯AI模组智能水表的使用,实现了企业运维数据的直观可视与精准预警、提前预警,让企业运维工作更加从容、高效,大幅减轻了企业运维压力,提升了经营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天翼物联为三川智慧提供了近百万片云芯AI模组。基于云芯AI模组智能水表的应用,正在助力三川智慧打造智慧水务大数据底座,让中国水变为智慧水,赋能人民美好生活。

水表向“芯”,智驭未来。未来,天翼物联将持续加强科技创新,将5G、物联网、AI技术融入千行百业,推出更多优质的数字化产品与服务,让全社会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07

沙海“夸父”逐日记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有一座位居中国第二的巨大沙漠横卧其中,它并非寸草不生的流动沙山,而是由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组成,这便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因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煤炭,地上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也被人称为“能源之海”。这里,也是10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新疆分会场——新疆公司“源网荷储一体化”(以“电源、电网、负荷、储能”为整体规划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所在地。

为了在开工仪式前赶到,记者一行凌晨六点出发,进入沙漠后仅50来公里的路程,却在极其难行的沙漠之路上颠簸了近三小时方抵达项目地。黎明前的沙漠,一派苍茫景象。目光所及之处,尽是如波浪般高低起伏、无尽绵延的暗褐沙梁。丘脊之上,除了长着耐旱的梭梭、拂子茅等沙漠植被,还扎根着银色的光伏支架、蓝色的光伏板,以及穿行其间的新疆能源建设者们逐日追光、负梦前行的身影。

逐日

在开工仪式上,集团公司董事长刘国跃强调:本次重点电力项目集中开工,是走深走实“四保一大”发展路径、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举,是高标准履行能源央企政治担当、助力宏观经济量增质升的务实之策,体现了集团公司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全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乌鲁木齐唯一的沙漠区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沙窝太阳能资源丰富、辐射强度高、日照时间长,适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此地规划占地超100万亩、总装机20吉瓦的大型新能源基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三通道一基地”、打造“八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布局。

早在2022年初,新疆公司便积极响应集团绿色转型发展战略,跟进新疆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开始了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逐日之路——先期布局了“源网荷储”一体化10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成立国能乌鲁木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成为首个参与到乌鲁木齐市光伏发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中的企业。

“此次参加集团第四批集中开工仪式的源网荷储60万千瓦光伏项目,与在建的100万千瓦光伏项目毗邻,预计2024年中并网发电。”该公司总经理韩小地满怀信心地介绍道:“这两个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约28亿度,项目所发绿电全部在乌鲁木齐甘泉堡经济开发区内消纳。”

切实做到把重大项目建设融入集团公司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中,大力推行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化、规模化、一体化、多元化开发,争做新疆清洁能源发展排头兵,是新疆公司领导班子对“双碳”目标的践诺践行。

目前,新疆公司在建新能源项目超过400万千瓦。同时,开都河流域清洁能源基地项目、“水光储”多能互补项目、混合储能风电项目被列入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型新能源基地项目预备清单,正在办理核准备案等前期手续。预计到“十四五”末,新疆公司新能源装机将超过1000万千瓦,持续巩固集团在疆清洁能源开发优势地位。

追光

“你们到项目地才走了三个小时?跟以前比起来那可快多了!”马自国说着笑了起来。作为源网荷储一体化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设,他对在北沙窝中建光伏之险、之难、之苦最有发言权。“我们进入沙漠踏勘时根本没有路,就带着帐篷和干粮追着太阳走,走哪住哪儿,前后将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其间还多次遭遇爆胎、抛锚等险情,又没有通讯信号,只靠GPS定位系统,现在想想都后怕……”

如今,马自国和设计师们写在可研里、画在图纸上的“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构想,在沙漠里落地生根变成了现实。但沙漠中艰苦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早晚温差极大,中午最高气温高达58℃,黄沙烫手,可以暖熟鸡蛋,夜晚却寒气逼人,一秒入冬;天气变化犹如孩儿脸,前一刻还艳阳高照、风和日丽,下一刻便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昏天黑地;沙漠之路依然难行,通讯信号极不稳定,爆胎、抛锚等险情依然经常发生,施工车辆经常堵在半路,施工设备、配件运不进来,施工进度时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这是新疆公司首次在丘陵沙漠中建设光伏项目,比起地势平缓的沙漠戈壁,建设难度更大,施工中不断面对各种层出不穷的新情况,不断解决各种预料不到的新难题;为了顺应沙丘地形,光伏场站依势而建,无法连成有规模的大片区域,彼此分隔较远,进行一次安全巡视少则也要三、四个小时;天天住在远离城市生活的大沙漠里,一抬头只有一望无际的沙海黄浪和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进出一次来回颠簸近一天,人难免会感到压抑和无望……总之,在这里干事业,必须吃得了苦、忍得了难、耐得住寂寞。

但谁能想到,新疆公司乌鲁木齐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部逐日追光的现代“夸父”们,竟是一群平均年龄26岁的年轻人。

负梦

沙漠施工现场,修路、钻孔、打桩、组塔架线、拼装光伏板,各项工作如火如荼、井然有序地推进着,新疆能源建设者们正在与时间赛跑,确保项目一期工程年底按期投运。

九零后的谭光华是国能乌鲁木齐光伏发电有限公司工程建设部副主任,也是160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部经理。在这个最艰苦项目地两年多的历练,让这个曾经挨了领导批评委屈流泪的33岁大男孩,变成了皮肤黢黑、眼神坚定的汉子。“苦不苦?累不累?苦啊累啊,这不又一个多月没回家了,但作为一个工程人,人生值得啊!”他边乐呵呵笑着边自豪地说:“新疆公司首个沙戈荒光伏项目、首个装机容量最大的光伏项目,我庆幸自己赶上了新能源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更骄傲我是国能新疆建设者!”

在谭光华的带领下,项目部的“学生仔们”也迅速成长起来。聂合院、刘海登、李淇是去年进入项目部的大学生,他们全过程跟进施工过程。沙漠工地生活的磨砺,让他们褪去了小萌新的青涩稚嫩,带领着今年刚入职的学弟们在工地进行安全巡视、检查工程质量时,已俨然一副“老师傅”的模样。

“主任说了,会造车还不会开车么?能从设计、施工管理、生产准备全过程跟进一个项目,这是特别幸运的事!这种实践经验对我们今后从事生产运维帮助很大……”

“在施工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反复摸索和不断改造机械设备,终于解决了在沙漠中灌注桩塌孔的问题。不过现在我们在基建工程中解决的问题、难题,都会变成后续工程建设的经验,明年的工程建设一定会顺利很多……”

“在施工中最大的安全风险点是起重吊装作业,每一次作业主任都带领我们全程在旁监督……”

“有时候与施工方就技术方面的问题提要求,人家看我们年轻不当回事,我们就拿出技术协议、拿出专业论证来以理服人,当然,更多的时候是现场向老师傅们请教和学习……”

谈起工作、谈起收获,三个年轻人滔滔不绝,但问他们在沙漠工地上辛苦不辛苦时,却都笑着说现在沙漠道路已在修建、各种设施不断完善,生活条件、工作环境会越来越好的。

“别看现在沙漠一片枯黄,春天草绿花鲜,夏天梭梭成林,红柳盛开,黄羊漫游,苍鹰低旋,不仅有各种沙漠奇观异景,还保留了北庭都护府遗址、烽火台等大量珍贵的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迹。我们的梦想,是为大漠再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一片和蓝天一样蔚蓝的光伏海!”谭光华笑言。

在沙漠里,生命一旦产生,便很难消亡。因为艰苦的环境,往往可以养育伟大而顽强的生命。集团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礼乐奏响时,初冬的朝阳恰好初升,金色的光芒洒满大漠,原生态的沙漠景观与新能源建设的场景交相辉映,共同营造出一幅能源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08

“绿”动八闽满目新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湖光微漾,鱼苗欢快地游弋前行……2024年6月3日,一场增殖放流活动,在福建省第二大水库——华电棉花滩水电公司棉花滩水库进行。

活动现场,大家将一尾尾活蹦乱跳的小鱼苗从桶中放入水库,这些鱼苗顺着水流缓缓流入湖中。据统计,当天共放流了草鱼、鲢鳙等鱼种两万多尾。

同时,在华电安砂水电厂水库、宁德电力公司芹山电站等所属水电单位现场,数万尾鱼苗随着一声“令下”游归江河。

这只是华电福建区域守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华电福建区域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关系,筑绿减碳、乘风聚势,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中书写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目前,在运电源装机1016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51%,是福建省装机规模最大、电源种类最丰富的发电企业。

——相融共生,“绿色建造”筑绿添彩

雨后初霁,青山碧水。春天种下的杜鹃、丹桂树苗正在茁壮成长,一排排整齐林立的“大风车”迎风转动……

置身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工程——华电尤溪汤川风电场,工业之美与自然之美在这里交相辉映。该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坚持“随挖、随运、随填、随压”的“四随”施工理念,采取“边防护、边施工、边覆土、边复绿”的“四边”施工方式,打造形成“工程优质、人文和谐、生态友好”的汤川模式,被福建三明市委党校列为绿色发展“现场教学基地”。

今年以来,该风电场持续推动扩绿、兴绿、护绿并举,在风电场道路边坡、风机机位、升压站等种植树苗达8000余株,为绿水青山再添新枝。

绿色建造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工程建设中,华电福建区域注重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强化建设项目环水保“三同时”管理,致力形成项目与自然和谐共生。华电周宁抽蓄电站在建设之初就同步启动了山体修复工作,引进先进的植被混凝土复绿技术,实现边施工边复绿。华电福清海坛海峡海上风电项目采用六桩直桩高桩承台、“犁沟填埋”海缆敷设等新技术,最大限度减小占用海域面积以及对近海养殖影响。建成投产后,两家项目单位还组织开展增殖放流活动,促进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

——开源节流,“绿色行动”减碳降耗

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既要做好增绿的“加法题”,还要做好降耗的“减法题”。

加快火电等传统产业升级,成为华电福建区域答好“减法题”的重要抓手。

正在建设的华电可门三期工程项目,采用目前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大容量、高参数的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的汽轮机发电机组和锅炉机组等主设备,发电标煤耗等各项主要指标将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福建华电邵武能源有限公司对汽轮机原有真空建立方式进行技术改进,在高低压凝汽器侧各增加一台能耗更低的罗茨真空泵组,有力提升了设备可靠性,可降低76%的设备能耗。华电(漳平)能源有限公司完成5号炉电除尘变频电源改造,提高粉尘处理效率,机组运行能耗降低15%,目前已着手开展6号汽轮机通流改造。

据统计,近三年,华电福建区域实施煤电改造升级机组规模共618万千瓦,其中节能降碳改造机组规模342万千瓦,供热改造机组规模18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机组规模30万千瓦,实现了煤电机组更加清洁高效。

与此同时,华电福建区域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修订完成《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等三项环保制度,强化环保风险防范管理,开展生态环保隐患排查,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所属火电企业均获得福建省环保诚信企业。所属各水电单位统筹抓好执行河长制、实施生态环保下泄流量、增设清污机等一揽子举措,担当起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福建华电金湖电力有限公司高唐水电站、华电(南平)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洋口水电站等4个水电站被国家水利部授予“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

——抢滩蓝海,“绿色发展”转型升级

加快科技创新、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我们主动融入国家的双碳战略和绿色发展的大局,将绿色化转型发展纳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全局。”华电福建区域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海域海上风电资源得天独厚,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超过4000小时,位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达321万千瓦。今年1月份,由中国华电、国家电网、中国电建等单位共同投资建设的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基地以建成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研究平台、试验平台、交流合作平台为目标,致力于打造集“技术研究、检测认证、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运行维护”为一体的产业生态,填补我国尚无大功率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的空白。

为更好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各项工作,今年,华电福建区域大力实施“高质量发展攻坚年”行动,以风电产业为主导,加大力度布局能源领域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浮鹰岛海水抽蓄列入福建省可再生能源试点示范,“光储充”、微电网等一批新业态加速涌现,迎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奔赴”。

从青山绿水间走向广袤的蓝海,绿色的故事、创新的故事,穿越时空,交织出一幅幅久久为功、踔厉奋发的动人图景,在八闽大地上奏响一曲曲新时代的“山海交响”。

责任故事

09

一度电背后的故事:秋日里的电网检修人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上下滚动查看故事)

一度电可以用来做什么?可以让66瓦的冰箱运转15小时,可以让9瓦的照明灯连续工作100小时以上,可以给手机充100多次电,可以使电动自行车跑80公里,可以洗50公斤的衣服……一度电看似不起眼,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忽视,一度电的背后,有一群人的倾力守护。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生。深秋十月,陕西电网秋检现场鏖战正酣,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手持检修器具的“精灵蓝”忙碌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检修现场,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坚守的力量。

他,真“双标”

“环境还行,这算啥困难,碎碎个事。”

“马腾,别跟上来拍照了,风沙太大了,眼睛都睁不开!”

这前后矛盾的话,出自±800千伏灵绍线检修现场的负责人何战峰。在高压铁塔下,他身着工作服,脸上、衣服上还沾着没拍净的沙土,和检修人员交代着检修要点。

灵绍线地处陕北,沿线气候恶劣,地形复杂,常年漫天黄沙,此次检修的线路152基杆塔中,大都集中在山区沟壑地带。每天都要从这个山头翻到那个山头,同时还要携带消缺工器具,登山就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对何战峰来说,风餐露宿、早出晚归早已成了家常便饭。“大家再辛苦一下,我们简单开个会,把明天的小组任务再讨论一下……”墙上的挂钟指向22:37,而此时的何战峰,刚整理完当天的消缺照片、检修日报。

“搞线路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真不苦!”他摸了摸后脖颈,露出憨厚的笑容,那双担当豪迈的眼睛在晒得黝黑的面孔上格外闪亮,倒颇有几分线路人、线路魂的味道。

随身携带着几瓶矿泉水和一些口粮,乘着朝阳出发,跋涉在崇山峻岭之中,奔走于铁塔银线之间,伴着四季更迭,输电检修人的故事也如期而至。

他,不知累

“开关准备好了,可以传动。”在330千伏陈仓验收现场,李龙飞双眼紧盯着仪器各项数据的起伏变化,严肃又认真地投入到工作中。李龙飞和他的同事每天来回穿梭在设备仪器之间,忙碌的身影绘就了一幅“电网秋检忙”的景象。

“将仪器接线接入控制回路,准备操作仪器,人员远离,开关即将操作。”“出厂试验数据与测试数据, 66伏开关正确动作,低电压测试数据合格。”

在低电压测试验收现场,李龙飞和同事默契配合,很快完成这项测试。在投运验收期间,李龙飞和同事先后完成变电站组合电器11间隔33台开关、6组18台接地刀闸、组合电气外观检查、开关机械特性,低电压测试,330千伏断路器、刀闸电动操作,信号闭锁验证等各项检查验收。

陈仓变投运验收期间,李龙飞和同事平均每天驻站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严格把控工艺质量,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共同努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投运。

他们,很默契

在乾县变检修现场,方强、吴亨正在进行测控逻辑校验。他们不仅手稳眼尖,脑子也在飞速运转,凭借着那一股子“钻劲”把工作做到精益求精。

由于工期紧张,他们从驻站的第一天起,就和时间赛跑,开启了“白+黑”的工作模式,放弃了节假日和周末,奋战在检修一线,更换改造装置、测控逻辑验证、核对检验后台......他们正有条不紊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

“方强,测控上没有收到加量。”

“检查一下测控端子内配线是不是虚接了。” ?

责任编辑:
© 鞋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