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发布违法信息,一旦发现永久封号,欢迎向我们举报!
百科|常识分享
分享各种百科|日常
鞋子通 > 餐饮行业新闻资讯 > 百科|常识 >  视频平台的十年剧场路 重磅热议!事关短视频版权


  • 【莆田鞋厂家分类】
  • 【奢侈大牌包包厂家分类】
  • 【潮牌奢侈服饰鞋子厂家分类】
  • 【名表厂家分类】

厂家货源分类区域

视频平台的十年剧场路 重磅热议!事关短视频版权

发布时间:2024-09-14 11:53:22  来源:互联网整理  浏览:   【】【】【

视频平台的十年剧场路 重磅热议!事关短视频版权 

视频平台的十年剧场路

文|小玉

视频平台的剧场化运营已经步入新的赛点。

继去年腾讯视频的“X剧场”横空出世后,今年4月底爱奇艺宣布要全新推出“微尘剧场”和“大家剧场”,优酷则将“悬疑剧场”升级为“白夜剧场”,而芒果TV也正式确立青芒、星芒、金芒、锋芒、大芒五大剧集厂牌。

紧接着角逐迅速展开,《我的阿勒泰》《微暗之火》《新生》《破茧2》陆续上线,成功打响“微尘剧场”、“白夜剧场”名号;作为老大哥的“迷雾剧场”也重新回归,《不可告人》《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接续播出。

各平台齐发力完成新一轮剧场布局,更替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暴露出什么症结、未来又会走向何方,均值得观察。

视频平台的十年剧场路

回顾视频平台的剧场化运营之路,最早可追溯至优酷在2013年推出的“阳光剧场”,当时主要用来跟播卫视版权剧。两年后,通过进一步细分内容和受众,优酷再推“放剧场”专门播放大剧,形成分别以男、女观众为目标的“放胆冲”、“放松活”系列。

2018年,爱奇艺的“爱青春剧场”和“奇悬疑剧场”面世,前者主打《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这样的青春偶像剧,后者主推《无证之罪》《悍城》这样的犯罪悬疑剧,类型化、精细化、规模化运营的剧场模式初具雏形。

同年,优酷还与TVB一拍即合创立“港剧场”,“全球同步剧系列”首次实现港剧在我国内地、香港的同步播出。

可惜的是,这五年的缓慢发展并未真正打响剧场化运营的名气。对于视频网站提高用户粘性、增强招商引资、优化排播宣发等方面的诉求,自然也没带来多少实际助力。

直到2020年,爱奇艺将“奇悬疑剧场”升级为“迷雾剧场”,凭借《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一炮而红,剧场化运营才获得广泛关注。“迷雾剧场”主推平台自制的悬疑短剧集,以爆款剧打开知名度,再接续风格相近、品质上乘的作品,真正形成了辨识度和影响力不俗的剧场品牌。

同年,深耕于此的优酷宣布“五大剧场”内容策略,在深耕港剧的“港剧场”基础上,再推出以偶像爱情为主的“宠爱剧场”、主打情感悬疑剧的“悬疑剧场”、围绕“乡村爱情”“刘老根”等喜剧IP的“合家欢剧场”以及聚焦现代职场、家庭、成长的“都市生活剧场”。

随后两年间,芒果TV的精品短剧排播带“季风剧场”上线,代表作有《我在他乡挺好的》《沉睡花园》等;爱奇艺则相继推出“恋恋剧场”、“小逗剧场”,分别主打偶像爱情、幽默喜剧类剧集。

可以说,剧场化运营在这个阶段已深入人心,多个剧场的品牌价值获得普遍认可,各个视频平台也在持续摸索更多创新玩法和商业模式。

来到第三个阶段,在剧场化运营上动作最小的腾讯视频一鸣惊人,去年以《漫长的季节》开启“X剧场”大门。“一剧一格”的“X剧场”推崇先锋与新锐,首季剧集均涉及悬疑元素。平台还推出“萤火单元”和“板凳单元”,前者主打轻议题质感都市剧,已播《故乡,别来无恙》《春色寄情人》等剧,后者则是合家欢喜剧厂牌,已播《鹊刀门传奇》《兰闺喜事》等剧。

“爱优芒”也加速内卷,在今年主动迈出新步伐。

在迷雾、恋恋、小逗剧场的基础上,爱奇艺新推出讲述普通人故事的“微尘剧场”和汇聚名家文学作品影视化的“大家剧场”。前者主打风格独特的精品短剧,首部作品《我的阿勒泰》备受好评;后者的定位是面向大众,首批拟推剧作有徐则臣同名小说改编的《北上》、贾平凹同名小说改编的《高兴》、赵德发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生万物》等。

五大剧场里,优酷将“悬疑剧场”更名为“白夜剧场”,试图打造出更独具一帜的社会派悬疑精品剧品牌。月余时间,“白夜剧场”已连续上线《微暗之火》《新生》《破茧2》三部新作。

芒果TV则有弱化“季风剧场”的意图,最新确立的青芒、星芒、金芒、锋芒、大芒五大剧集厂牌,分别着力于爱情、古装、熟龄人群、悬疑题材、微短剧等不同方向,精细度升级明显。

除长剧集外,微短剧剧场也发展得颇为成熟。此前腾讯视频有“十分剧场”、优酷有“优酷小剧场”、芒果TV有“大芒短剧”、快手有“星芒短剧”,今年抖音也官宣“九五二七剧场”,首部短剧《金猪玉叶》正在热播。

一片欣欣向荣的态势,令人振奋。

专注垂类和爆款焦虑

剧场之间也有“优劣之分”,有的知名度高,深受观众和广告商认可;也有的默默无闻,仍未构建起品牌认知。

而毫无疑问,悬疑类剧场的表现最为出彩,其次是喜剧、熟龄情感这类同样题材鲜明或风格独特的剧场。相比之下,“宠爱剧场”、“恋恋剧场”、“都市生活剧场”等的品牌辨识度就较为一般。

这类自电视时代便风靡市场的剧集数量庞大,剧场剧目的更新频率也高,长期以来大家更愿意用仙侠古偶、都市爱情、现代职场等具体标签进行划分,而非联系到整合后的剧场上。各平台你方唱罢我登场,暂没有谁在某方面特别厉害,目标观众连平台都不认,更遑论剧场。而且这些赛道多有流量主演出没,粉丝受众随演员变动的现象也很突出。

例如风头正盛的《墨雨云间》其实是优酷“宠爱剧场”的作品,但无论是业界报道还是观众讨论,都甚少提及这一点。此前《苍兰决》大爆,但爱奇艺“恋恋剧场”的用户粘性也没获得肉眼可见的提升。

同样留不住用户的还有“季风剧场”,或受限于剧集业务规模,芒果TV选择不分题材和长短,将精品剧一股脑纳入其中,但过于杂糅的剧目组成并不便于剧场化运营。加上缺乏热度和数量充足的作品,“季风剧场”也难以在观众端形成强有力的标识。

大概是意识到这一点,各平台都没有去着重营销不够垂类的剧场品牌,最新的剧场趋势也是朝着百花齐放的方向进化,对应类型越来越精细、独特。

不仅剧场之间,剧场内部也有参差。这与品牌的一体化要求相悖,必然会给运营带来一些麻烦。比如“迷雾剧场”声名大振后,悬疑观众对它的待播剧就抱有更大的期待,然而并不是每部作品都能承接住这种期待,它会让品质存疑的那部分更受非议。典型如《八角亭迷雾》《回来的女儿》,就因高开低走,口碑有所回落。

《八角亭迷雾》豆瓣短评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有的剧场已经形成很高的品牌辨识度,但长期运营也不得不面对疲软问题,这是对内容存量和质保提出的要求。

任何剧场起步时都离不开高热度、高口碑的作品来构建品牌印象,从“迷雾剧场”到“X剧场”,再到“微尘剧场”都没有例外,而平台也热衷于用“王炸”打头阵。

可是往后未必拿得出更好的剧作来补货,“爆款焦虑”始终困扰着每个剧场。

还是从三个颇具代表性的悬疑剧场来看,“迷雾剧场”虽年年上新,但反响却不完全尽如人意,即使《沉默的真相》后不乏好剧,观众也还是更期待看到下一部封神之作。“X剧场”以《漫长的季节》起步,这部创下近五年国剧口碑新高的悬疑剧让它随后在豆瓣评分和奖项评选等方面压力倍增。“白夜剧场”开局拿出阵容强大、风格独特的《微暗之火》《新生》,反响也很不错,但《破茧2》受阵容和影响力所限,表现就不如前两部。

由于创新艰难,这些垂类剧场也难以规避审美疲劳的问题。

比如《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在年代风格、演员阵容、未成年犯罪等方面都有《隐秘的角落》的影子,多线时空的叙事则曾在《漫长的季节》中大放光彩。这些元素首次出现会很新鲜,但往后的效果难免打折扣。

而且这部新作虽演员表演和主题立意不错,但悬念设置简单,剧情过于依赖强行巧合,破案也全靠嫌疑人自省,离完全的佳作尚有一段距离。

爆款可遇不可求,这给长线运营的剧场带来了更多不确定性。

待播剧拉满期待值

新一轮赛事开启,各大剧场也在待播片单上吊足外界胃口。

作为成名最早的剧场之一,“迷雾剧场” 2024年片单还有四部待播剧,最受期待的当属孙俪和罗晋二次合作的《乌云之上》,讲述不苟言笑的女警官为调查搭档离奇失踪的案件,摸到一张犯罪集团精心架构的网,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的故事。

余下的《正当防卫》由剧版《风声》导演执导,《猎罪图鉴》编剧执笔,高叶、张鲁一、白敬亭主演,讲述检察官办理一起“被家暴女性杀夫案”时发现它与多年前的一起“校园防卫过当案”息息相关,据此协助案件做出合理判定的故事。《二十一天》由欧豪、张雪迎等人主演,是灾难背景下人性抉择的故事;《错位》根据日本作家松本清张小说改编,由韩三平监制,马伊琍、佟大为主演,以现实案件与小说内容莫名重合为主要悬念。

《我的阿勒泰》之后,“微尘剧场”的第二部作品是徐兵自编自导的《在人间》,由赵丽颖、尹昉主演,讲述网约车乘客贾小朵,与自我迷失的兼职司机徐天相伴,一起进入“虚拟空间”开启心灵之旅,在多重世界中冒险的故事。

同时官宣的“大家剧场”尚未有作品上线,但储备更为充足。首批剧目多是严肃文学改编,比如有为运河写史的《北上》,由姚晓峰执导,赵冬苓编剧,白鹿、欧豪主演;揭露城市底层人群生活的《高兴》,由王伟执导,王三毛、磊子编剧,白宇帆、于文文主演;《生万物》展现土地变迁下的农民命运,由刘家成执导,杨幂、欧豪主演。此外,梁晓声的《中文桃李》《父父子子》、刘震云的《一日三秋》《吃瓜时代的儿女们》、李佩甫的《平原客》、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等文学作品改编的剧集也在筹备当中。

腾讯视频的“X剧场”去年已播四部剧,今年原定的待播剧有九部,但年中仍未有新作上线。这些待播剧的主创阵容都十分强大,比如改编自呼延云长篇小说的《扫鼠岭》由文牧野监制、赵冬苓编剧,《命案启示录之悬岸》的导演李洪绸和邢冬冬执导过豆瓣评分高达9.7的《毛骗 终结篇》,《棋士》和《小城焕日》都是韩三平监制,前者由王宝强与陈明昊主演,后者编剧韩家女执笔过《我不是药神》,《棕眼之谜》由白一骢编剧、卫立洲执导。

优酷“白夜剧场”的待播剧目同样引人瞩目。郭麒麟、吴镇宇主演的《边水往事》由曹保平监制,《开端》导演算执导;罗晋、肖央主演的《旷野之境》是电信诈骗题材;段奕宏、王锵主演的《沙尘暴》讲述边寨小城的连环命案;黄景瑜、章宇主演的《雪迷宫》由张艺谋监制,吕行执导,是东北缉毒题材;杨旭文、田雨主演的《黑白决》将呈现公安干警与村霸的斗争。

此外,《新闻女王》的走红也为优酷“港剧场”带来更多关注,《新闻女王2》、改编自韩剧《黑色荣耀》的《黑色月光》等剧有望今年播出。

丰富剧目值得期待,希望它们之中能跑出更多破圈佳作。

发布于:北京


重磅热议!事关短视频版权

图 源丨图 虫

作 者丨诸未静 编 辑丨吴立洋

今天是第22个世界知识产权日,4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办的“算法推荐与著作权侵权平台责任”研讨会在线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各级法院及实务机构的二十余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教授、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维在致辞中表示,欢迎各位专家围绕知识产权领域的案件进行深入的讨论,实现学术研究、业界和司法实践的对话。

与会专家围绕“算法推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算法介入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算法对平台注意义务的影响”等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探讨。研讨会由社科大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晓春主持。

算法推荐技术:“一个只认识很多字符的小学生”

要探讨算法推荐与著作权侵权的平台责任,首先得先理解算法推荐技术的原理与特点。

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平中从推荐系统和推荐算法两个方面来展开介绍。他表示,推荐系统是将推荐算法进行落地的信息系统,这个系统运行的第一步是“算法过滤”,即初筛,作用是过滤掉色情、暴力内容。

内容经过算法过滤之后就进入推荐池。他指出此时有两种视角可以介入观察: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用户一登录短视频平台,平台就会给你展现一池子内容。

而从视频的角度来看,一个视频进入到推荐池子中,一般大的系统是保证最小的曝光量,而这个曝光量是经过一些相关性计算的:“比如用户A是不是推荐这个内容B,他是看与A相似的人是不是看过内容B,而且是不是完播,是不是点赞,这些都会考虑在内。如果B是与A相似的人喜欢看的内容,它就会给A进行内容B的推荐。

他进一步解释,假设一个视频保证最少有500次的曝光,最少推500个人,系统会看这500个人对这个视频的Reaction(反应),他到底喜欢还是不喜欢。如果这500个人压根就不喜欢,那这个视频就沉默在整个内容的大海里。

如果这500个人对这个视频反应还是可以的,超过了系统判定的域值,可能有五分之一的用户完播了,观看了5秒或10秒。此时这个视频就可能进入人工审核队列。而在这一环节中,就目前的技术能力而言,算法是没有办法做到深层违法,比如内容是否侵权的判断的。

“这就是整个推荐系统的逻辑:一层是算法审核,一层是相似性计算,一层是反馈收集,最后一层是人工审核。”他总结表示,基于这个逻辑,需要强调两点:一是基于一个用户和一个视频间的关系测算,放在6亿日活用户和每天10亿的视频内容之间,其相似性计算就不太可能做到基于特别细的一些标签,基本上还是通过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来进行推荐。具体到影视剧上,推荐的标签最多是细致到古装剧、喜剧这个维度,而不会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篇名或者影视公司来做这个件事。

“而且即便你在评论中抽取到了盗版影视剧的名字,系统对这个东西也是不理解的。”他具体解释了推荐系统的理解能力,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和#古装剧#这两个标签,推荐系统的理解能力是没有区别的,只是储存的两个字符串。

“你可以把算法推荐系统理解成一个认识很多字符的小学生,它可以认识一个片名,但是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唐平中进一步形象地解释。

算法对平台注意义务的影响:“老式火车边跑边喷火,把路边的农作物烧伤了,是否需要赔偿?”

在厘清了一些有关算法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和难点之后,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刘文杰提出疑问,基于当前的技术发展水平,是否有可能在算法推荐的系统中再加上过滤算法?其中的技术难点何在?

唐平中解释称,算法推荐相当于是为活跃的用户找相似——找到与他类似的用户感兴趣的内容。而过滤则是判断一个视频的高阶语义内容,而这其实是无法在大规模推荐系统中实现的。举例而言,比如需要过滤一个电影在平台上所有的盗版内容,则需要针对所有的这些视频做一次专门的标注,需要一个团队三十人一个月的工作量。标注完成以后又要进行分类训练,而这种训练不同于推荐算法,是机器学习中专有的算法。

经过漫长的训练之后,可能达到百分之八九十的准确率,但是放在线上实际操作中依然是不合适的,因为整个推理的过程很慢,需要好几秒才能出结果,“这是当前算力也好,技术可行性也好,做全量的内容深度语义的审核是不存在的,但是你如果说要做浅度语义的审核,比如说暴力、涉黄这是可以做到的,而且现在一些主流系统已经做到了。”

如今谈到算法过滤,一般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从内容识别的角度来专门标注,另一种方法是外部识别,比如通过标题过滤。唐平中认为,平台和内容创作者也是一个“猫鼠关系”,十部短视频中可能九部都是没有片名作为标题的,很难从某一帧中读取到标题。

基于这些探讨,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教授刘文杰在《算法推荐与版权合理注意义务》的主题分享中表示,推荐算法与内容过滤算法并不相同,不能从精准的算法推荐直接得出推荐算法也可以用于内容过滤并在防范侵权中发挥同样强大作用的结论,不能认为,拥有良好的推荐算法也必然能够轻易开发出有效的内容过滤算法。他认为,对于算法推荐服务商的版权注意义务,要结合平台的商业模式、技术能力、个案情况,依照过错认定的一般原则加以合理确定。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熊琦在介绍算法介入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认定时也指出,从背景上来看,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认定,一般借鉴的模板是1998年美国《数字千禧年版权法案》(DMCA)所创设的“避风港规则”。不过随着时代发展,目前互联网用户每天发布数以亿计的视频、照片、录音甚至其他的作品,原来的“通知删除”规则,包括现在的“通知必要措施”规则,导致无论是权利人还是网络服务提供者,都承担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成本。

如今,有观点主张平台要事先履行对侵权内容的过滤义务。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陈绍玲认为,过滤义务并非法定义务,是否采取过滤措施与注意义务相关,具体要考虑过滤措施是否可行,成本和效益是否适当。他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解释,比如老式火车边跑边喷火,把路边的农作物烧伤了,是否需要赔偿?法官最终认为,火车在技术上难以做到措施防止火花的喷射,但农作物的所有权人把作物搬离铁轨更为可行,因此就作物的损失不能苛责火车司机,火车公司没有过错,不需要赔偿。

如何理解“平台越大,责任越大”?

网络平台算法推荐的过错认定

在网络平台算法推荐的过错认定议题上,多位专家援引了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在《涉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案件审理指南》第24条指出的内容,如果是人为推荐,应当承担较高的注意义务;如果用自动化技术也即算法推荐,一般情况不导致其注意义务水平的提高,但这种情况电商平台要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特聘副教授、网络法研究所执行所长郭兵认为,浙江省高院的审理指南可以说是充分考虑了促进电商行业健康发展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之间的利益平衡:

一方面,电商平台算法推荐商品或者服务,并不意味着平台就存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的主观过错,这相对而言更有利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应当就其算法推荐的合理性承担举证责任,又合理地分配了电商平台和权利人的举证证明责任,这相对而言也有利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

他进一步指出,浙江省高院的审理指南区分人为推荐和算法推荐的规则设置具有相对合理性,值得其他地方参考;当然,算法推荐合理性的举证责任将会成为一个挑战性难题,合理性的具体认定标准还需要在今后的司法实践中不断明确。

刘晓春以“算法推荐与平台行为属性界定”为主题,讨论了平台行为应该属于构成内容提供者直接责任的直接行为,还是属于构成帮助侵权责任的帮助侵权行为,同时在认定帮助侵权的基础上讨论算法是否强化平台在主观方面的注意义务。她认为,由于算法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它会变成什么法律属性,根据不同的算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而算法本身不会因为处理了内容而一般性地增强侵权识别能力。对此,她指出,可能在不同的场景下,我们原有的法律规则、司法应用,并没有一概认为算法会增加平台的注意义务。

同时,她建议可以把现有的算法解释和算法治理透明度的规定,比如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里面算法合规的要求,嫁接到司法实践当中,“平台对算法备案和算法解释评估的时候,可以将算法设计的原理在公权力系统中进行备案,未来作为初步的证据,通过所谓的尽职免责规定,把算法合规治理和个案中的算法问责结合起来。”

而针对“平台越大,责任越大”这个观点能否成立,各位专家在自由讨论环节中,就网络法中的能力与责任问题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崔国斌认为,他所理解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前提在于,该能力与识别和预防侵权行为有直接关系,即平台采取措施识别出侵权行为的能力显著提升或成本下降。内容中立的推荐算法的应用与这一能力的提升并无直接关系,因为推荐算法的工作并不以识别出相关内容是否处于侵权状态为基础,也没有提升服务商在这一方面的能力。当然,如果人工浏览了相关内容再推荐,则另当别论。很多人提到平台有应通知进行内容过滤的可能性,因此认为算法推荐也增加的服务商的责任。这明显是混淆了内容过滤和算法推荐这两个环节的问题。平台可能有能力应通知进行内容过滤,并不意味着平台的推荐算法本身提升了平台的识别侵权能力,进而要为这一能力承担更多责任。“平台通过推荐算法让很多内容具备很大的扩散能力,这个本来社会应该鼓励的,一个作品发了半天没人看,但是通过推荐能够让我很快的名扬海外,对社会而言当然是应该值得鼓励的事情。如果因为平台推荐了之后后面的传播速度非常快,非常有效,因为平台有获利、平台的危险很大,法律就要让平台在收到侵权通知前,采取人工措施把这个作品都审核一遍然后再决定是否进入算法推荐程序。这类人工措施的成本过于高昂,同时也会让所有用户都要等待平台审查作品上传,降低传播效率,对社会造成损害。相对而言,我们不认为,因为平台有内容中立的算法推荐措施,所以让它采取额外措施识别侵权内容是合理的。”中国政法大学的刘文杰老师持同样观点。

“在确定特定领域平台注意义务的时候,实际上是基于不同问题的价值判断和优先顺序的取舍,结合可能给产业带来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如果一般性地要求采用算法就会提高注意义务,那可能会造成行业成本的一刀切式提高,如果程度过高比如要求前置审查,甚至可能形成市场进入壁垒,这又会涉及到新业态产业发展相关的营商环境建设问题。”刘晓春总结道。[db:内容]?

责任编辑:
热门阅读排行
© 鞋子通